【诸图红色云课堂】——每日荐读(第145期)
1927年10月27日,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。此前,经三湾改编,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。进驻茨坪后,毛泽东依托井冈山有利地势发动群众,建立工农武装和民主政权,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此举开辟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,为中国革命保留了
1927年10月27日,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。此前,经三湾改编,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。进驻茨坪后,毛泽东依托井冈山有利地势发动群众,建立工农武装和民主政权,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此举开辟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,为中国革命保留了
该书是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,收录了多篇研究李大钊思想的学术论文。 分为上下两辑,包含50篇文章,主题涵盖李大钊的群众观、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、建党思想、民族复兴理念等。
1927年10月27日,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。此前,经三湾改编,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。进驻茨坪后,毛泽东依托井冈山有利地势发动群众,建立工农武装和民主政权,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此举开辟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,为中国革命保留了
你绝对想不到,一部讲清末留学生的冷门年代剧,上线两天就在爱奇艺干到了9500的热度峰值,直接打破平台纪录。更离谱的是,海外WeTV和Viki上,华语剧榜首也被它拿下。这不是靠顶流堆出来的数据,也不是什么主旋律任务剧,它就那么安静地来了,却掀起了一场跨世纪的情绪
李星华晚年时,总会摩挲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,照片上,父亲李大钊抱着年幼的弟弟,笑容温和而坚定。每当这时,她总会喃喃自语:“爹,您看到了吗?我们都长大了,都成了您期望的样子。”这句话,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,埋藏了她一生对父亲的思念与承诺。而这一切的起点,都要追溯到
1918年秋,北京大学的红楼图书馆内,一个身着长衫的湖南青年正埋头整理书刊。窗外银杏金黄,室内书香氤氲。"守常先生,您找我?"青年抬起头,露出清瘦的面庞。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放下手中的《新青年》,仔细端详着这个临时助理,忽然对身旁的友人说:"这个毛润之,非同
电影《火种》上映那天,排片只有6%,三天后降到2%,影院经理说观众看到主旋律就绕道。
陈独秀就是“陈”,他是安徽怀宁人;李大钊就是“李”,来自河北乐亭。那时候的人们都说:“北方的李大钊,南方的陈独秀,就像天上两颗亮星星;在那漆黑的夜晚,我们都仰望着他们。”
10月16日,由陈剑飞执导,周振天任编剧,武姝彤任总制片人,富大龙、姜武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《火种》正式在全国人民院线影城上映。影片耗时五年精心打磨,以“跨越百年的信仰之约”为精神内核,通过独特的双时空叙事结构与深厚历史考据的完美融合,在全国首映礼上
电影《火种》通过1919年至1927年和1951年两条时空线,展现李大钊矢志救国救民,传播马克思主义,点燃中国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火种,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历史画卷。影片除了描绘李大钊作为革命先驱的恢宏史实,还着重展现李大钊作为好师长、好父亲、好丈夫的生
《火种》由陈剑飞执导。影片选取了“抓捕杀害李大钊的凶手吴郁闻”这一核心叙事线索,并在此基础上编织了两条时空脉络:既刻画了李大钊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,面对京师警察厅施加的白色恐怖,始终坚持斗争、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;也描摹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,公安干警在百废待
《火种》聚焦1919-1927年和1951年两条时空线索,多视角、深层次地展示了李大钊同志矢志救国救民,以破天荒、担道义之勇气,点燃了中国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革命火种的精彩历史画卷。电影将于10月16日全国上映。
百余年前,一群中国青年聚集于此,他们学新知、开新路,在旧中国里发出“觉醒年代”的呐喊。百余年后,新中国的青年接过接力棒,他们站在这里,讲述那些穿越百年的故事与理想。这里就是北大红楼,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“北大红楼”,如今它成为向广大青年传
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、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,以渊博的学识和勇于开拓的精神,开辟并领导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,其读书治学之道主要可概括为:博览、求真、务实。这6个字的读书治学之道,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治
在北京五四大街上,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,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“北大红楼”,更因其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。我们一起走进北大红楼,聆听“觉醒年代”的热血呐喊,追寻革命先辈的求索足迹。
在北京五四大街上,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,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“北大红楼”,更因其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。我们一起走进北大红楼,聆听“觉醒年代”的热血呐喊,追寻革命先辈的求索足迹。
国庆中秋假期,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联动建党主题片区各旧址单位,以丰富活动激活红色资源,吸引近10万人次观众走进红色旧址,追寻先驱足迹、汲取前行力量。
国庆中秋假期,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联动建党主题片区各旧址单位,以丰富活动激活红色资源,吸引近10万人次观众走进红色旧址,追寻先驱足迹、汲取前行力量。
国庆中秋假期,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北大红楼馆区开展4期“觉醒年代”研学行——青少年专题研学活动。100余组家庭在百年建筑中重温红色历史,了解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程。
社会动荡,女性地位低下,教育资源稀缺,普通家庭多以传统观念约束个人发展。